孩子对父母冷漠无情形成原因-凯发k8手机网页
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,都愿意给孩子无私的爱,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。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原因,不免会出现各种情况,比如亲子关系紧张、亲子沟通不畅,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。
孩子对父母冷漠无情形成原因
1、认为自己长大了和自己没有长大的矛盾
青春期是童年到成人阶段的过渡期,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急于让自己从童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。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足,也决定了孩子从童年到成人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,需要一步一步的成熟心智。当急于求成遇到慢条斯理,急切长大遇到缓慢转变,之间就会很产生摩擦。当孩子产生迫切的长大想法,就是青春期孩子的自我矛盾。
2、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当
有些父母认为,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够了,毕竟自己小时候连吃穿都成问题呢。但这样的教养观念,无疑是有问题的。当父母抱有这样观念的时候,就会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,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。
当孩子想要父母的陪伴时,父母不仅不陪伴,反而指责孩子不懂事,自己这么忙没看见吗?当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夸赞时,父母不仅不表扬孩子,还严肃地教育孩子不要骄傲自满,要再接再厉。这样情感表达缺失的教育方式,如何能培养出孩子对亲情的重视呢?
3、摆脱父母和需要父母的矛盾
曾经的我们也急切的想要摆脱父母,不想让父母约束自己,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,还事情非常多,让人很厌烦。可真正的长大后,见到真实的社会,却开始怀念童年。不想离开自己的父母,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说的都是对的。诚然,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十七岁,他们都会经历青春期,他们也需要从跌跌撞撞到稳扎稳打。
现在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急于摆脱自己的父母,想证明自己不靠父母也可以,但是经济因素和心智也限制了孩子,让他一定会需要父母。孩子就夹在摆脱父母,和需要父母的矛盾中。这也是想象和实际逐渐契合的过程,孩子需要在这个相互拉扯的过程中,自己学会妥协和思考,进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。
4种家庭走出来的孩子,长大后和父母都不亲,家长别不当回事儿
1、将孩子丢给长辈抚养的家庭
孩子幼年时期,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,错过了这个关键期,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。有句老话“谁养的亲谁”,其实就是这个道理。凡是将孩子丢给老人养大的父母,不要怪孩子和自己不亲,因为孩子和你之间的安全感已经消失了,而这种隔阂有的会延续一生。
2、父母控制欲强的家庭
父母强烈的控制欲,会迫使孩子想要逃离父母,远离家庭,甚至是走上歧途。控制欲强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,对父母只有深深的厌恶感,即使他们对父母言听计从,也会寻找一切逃离的机会。
控制欲越强,孩子跑得越远!想让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亲密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,让他能呼吸,能透气,他才会自由舒服地和父母相处。
3、父母感情冷漠的家庭
“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,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,所接受的爱的质量、陪伴和榜样示范。”情感冷漠的家庭,养出的孩子也是一个毫无人情味的人。这样的孩子,别说对父母,就是对任何人都冷冰冰的,毫无感情,和谁都不亲。
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陌生的世界,有义务多抱抱、亲亲他,陪他说话,让孩子觉得世界很欢迎他。一个被善待的孩子,才不会对别人冷漠无情。
4、父母娇惯的家庭
在孩子的成长中,永远不要将孩子放在世界的中心,也不要将自己放得太卑微,否则在孩子眼里,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,你的索取是贪得无厌。为什么有的家庭凝聚力越来越强,母慈子孝非常和睦;而有的家庭,走着走着就散了,孩子和父母形同陌路?
关键就在于孩子小时候,我们创造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,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。
如何才出培养出“有爱心的孩子”“懂着感恩,尊敬长辈的孩子”呢
1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偶尔给孩子提出明确要求,可以跟孩子索要一些爱,讲些小条件,这是习惯养成的需要,也是合情合理的。
只有在这种日常生活中,让孩子感受到,父母的爱是永远跟随你的,但是也是有条件的,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,孩子应该珍惜,学会感激。
例如:每天下班回来,可以要求孩子帮父母帮助拿下鞋;吃饭时,要求孩子帮助拿下碗;口渴了,要求孩子帮助倒杯水喝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事,从生活小事做起,孩子也容易做得到,只有孩子在做的过程中,才会体会到什么叫付出,学会感恩,养成好习惯。
2、利用生活小事,让孩子有好吃的先给长辈分享,分享完再轮到自己
小故事大道理,生活中,父母埋怨孩子不够优秀,那我们反正想想,是不是我们平时缺少对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呢?孩子的毛病,包括自私、吃独食都是父母对孩子付出太多,却不求回报养成的。
3、给孩子合理安排一个”劳动岗位“
培养孩子从日常生活入手,可以给孩子合适安排一个劳动岗位,父母鼓励孩子从家庭小事做好。
在教育孩子的路上,父母越懒,孩子越优秀,别不信,父母不要太勤快了,所有事情都自己做,分出一些小事,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,有些父母会说:”唉,孩子那么小,做不好”,没关系,大不了,我们再擦一遍,我们要的不是这个结果,而是这个过程,让孩子在过程中体会生活,在过程中思考,不会因为父母管教而反感、顶嘴、强词夺理,理解父母,从而养成好习惯。